每個女性通常都會和月經一起度過大半生,每個月和自己見面的是月經。關于自己最熟悉的月經,你知道關于她的常識嗎?下一位編輯介紹
1、初潮
女孩13、4歲左右,月經來潮。第一次來月經,醫學上被稱為初潮。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到來的重要標志。有些少女在初潮后一段時間,月經周期可能不太規律。其主要原因是月經周期調節功能不穩定,容易受到體質、情緒、環境變化等內外因素的影響,要注意心理指導和衛生保健。
2、閉經
年滿18歲未來月經者除了被稱為原發性閉經的妊娠、哺乳、閉經之外,月經來了,之后停止,3個月以上的人被稱為繼發性閉經。全身疾病、環境變化、精神刺激影響卵巢功能閉經。一些生殖器官病變或發育異常也會導致閉經。閉經應盡快檢查,查明原因,及時治療。延誤時間,影響治療效果,影響生育。
青春期絕經首先要注意經期衛生,保暖,合理安排學習生活,消除緊張因素,改善營養情況,尤其是停止不當減肥。可采用通經、調節內分泌,促進排卵等治療措施。如果沒有效果,可以用藥物恢復人工周期。
3、激經
懷孕后卵巢停止排卵,月經不再來。但是,極少數女性在妊娠初期仍有少量月經一樣的陰道出血,被稱為激經。女性懷孕初期,體內妊娠激素水平低,子宮脫膜形成不完善出血,誤認為是月經。這種現象不超過懷孕4個月,對母親和胎兒沒有不良影響。
4、反經
每次月經來潮,都會出現口中咯血、鼻腔出血、外耳道出血、眼結膜出血、便血。這在醫學上稱之為“代償性月經”,俗稱“倒經”。原因不一樣。例如鼻腔出血,是因為鼻中隔前下,毛細血管網特別豐富,表面脆弱,容易出血。有些人鼻粘膜對卵巢雌激素水平的變化非常敏感,受到刺激,充血、腫脹,像子宮內膜一樣,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時出血。
還有一個倒經,就是因為創傷,或者刮宮、剖腹產、子宮切除手術時,子宮內膜移位到非子宮部位,如肺部、胸膜、消化道和皮下組織等,如果和原位子宮內膜一樣接受雌激素調節,會產生增生、脫落,醫學上稱為子宮內膜移位癥。
5、痛經
醫學上稱為原發性痛經。大多發生在初潮后1-2年內。疼痛最早出現在月經來潮前12小時,行經第一天疼痛,持續2~3天緩解。疼痛程度不同,主要在下腹部,可放射到腰骶部和大腿內側,有時會伴有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、頭暈、疲勞等。體格檢測和儀器檢測無器質性病變。可采用口服止痛藥、避孕藥治療,心理治療也很重要。
6、絕經
女性經歷了生育力旺盛的青壯年時期后,卵巢功能開始自然衰退,性激素分泌減少。到一定限度,子宮內膜即不再發生周期性脫落出血,也就沒有了月經。
最后一次月經稱為絕經。我國婦女絕經的平均年齡為49.5歲,80%的人在44~54歲。閉經前,往往有過渡期。此時,月經不規則,伴有頭痛、低燒、眼瞼浮腫、乳房膨脹、腰痛、口渴、口腔粘膜潰瘍等生理和心理變化,情緒不穩定(表現為煩躁、頑固或抑郁),稱為經前期綜合征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克魯尼網站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提示:本文觀點中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客服核實,本站將于7個工作日內處理。